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【原創】 愛你變成恨你




美麗的愛情故事永遠是大家最愛談論的話題,大家又有沒有想過這愛與恨從何而來,為何兩個不相干的人從相識到相愛到最後變成陌路人,甚至相互憎恨對簿公堂?那一刻愛意蕩然無存,變成無了期的恨之入骨?前幾天看到一則佛教經典故事,是清朝期間官家裡愛恨情仇的真實輪回故事。

清光緒年間,北京旗人唐魯孫的祖父在南京為官,祖父的一位同僚王道台有個女兒,王道台希望女兒能嫁給唐公子(即唐魯孫先父),大家只是簡單聊幾句也沒有落實親事,等王道台出差一個多月回到南京後,知道唐公子已訂婚,有點埋怨,唐家覺得抱歉,就認了王小姐當乾女兒。第二天,王道台帶著女兒和厚禮上門認乾爹,王小姐和唐公子見了一面,兩人總共也只是見了這一面。唐家迎親那天王小姐盛裝出席,祖母讓新娘子(即唐魯孫先母)隔著霞佩向王小姐微微點頭作禮。當天王小姐留宿唐家,半夜說胸口痛,不得已只好送回王家。第二天被告知王小姐死去。三朝那天新娘子在新房梳頭時,說見到王小姐,只有上身沒有下身,她一下子就上了新娘子的身,說起南京話來。不管用什麼方法王小姐就是不肯出來,唐公子生氣說:‘這不關新娘子的事,為何折磨她!’然後王小姐就上了唐公子身上天天鬧。後來唐家找了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,說是宿孽,他沒法解。鬧得沒辦法唐家新娘婆家和王家三家只得寫表,說明王小姐是元配,將來新娘不管生的是男是女都是王小姐的,而且要永遠祭念她,就這樣哄著求著王小姐。王小姐還會鬧,可是沒鬧得那麼凶了。唐家都求著王小姐不要鬧事,可新娘子的姑母老太卻罵王小姐不要臉,王小姐怒火中燒,最終上了唐公子身,唐公子被活活燒死了。確卻地說唐魯孫先父是被王小姐折磨得死了。唐家每年祭祖時,總有王小姐一份,唐魯孫先父遺照旁邊的小相片就是王小姐。

後來唐魯孫長大後,好奇用乩壇【懸盤】問這件事:清雍正年間,蘇州街上,退休相國府和一位知府衙門的後花院兩巷子相交的,相國千金的繡樓和知府少爺的書房相連,兩人日久生情,珠胎暗結。相國小姐平時足不出戶,只有個賣花婆子能進繡樓,於是小姐把秘密告訴了婆子,讓婆子想法子帶打胎藥進府,小姐給了很多銀子讓婆子保守秘密,誰知打胎不成,小姐也死了,那婆子沒有遵守承諾,把事情四處張揚。懸盤上說,這婆子就是唐魯孫先母,知府少爺就是唐魯孫先父,王小姐就是那個冤死的相國千金。

王小姐與唐公子無緣成親,一世僅一面之緣,王小姐卻非要致唐公子于死地,新娘子也沒好受,這真是不可思議!原來是前世種下的情孽今世討,愛的反面是恨,有多愛就有多恨,業力牽引有果必報,王小姐的冤魂才來索命討前世的情債!

有幸恭讀 H.H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第20頁,說到:愛與恨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有緣有故的條件下才會產生,天地之間,人世之道,萬物之情,都是如此,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。比如,如果我們沒有聽到過的,或者沒有見到過的,或者沒有意識到過的某人或某事,這三種因素或緣由,一者都不具備,那麼就不可能知道此人,也就不可能有這個人的概念;或者就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或者物,也就不可能有這件事物的概念。既然這個念頭都不存在,又怎麼談得上愛和恨呢?所以愛與恨是必須建立在有緣有故這個前提之下的。又比如,我們愛一個人、恨一個人,那麼首先我們得見到過他,或者看到過他一眼,或者他的形象、或者他的態度、或者他的品行,對我們有所感受,我們才會產生出分別的心,稱為和合之因,從而結愛或恨的這種果。因此,只有有緣有故,才有愛與恨。無緣無故,其念無存,自然也就沒有愛與恨了。

可知世間一切的愛恨情仇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!沒有走進來認真學習,又有幾人了知因果感報?又有幾人放下情執?佛法博大精深,情愛輪回之事只屬一二,希望各位在聽故事之餘,察見大智慧,走進福慧海!






桌上花 @ https://forhmh.com

posted from Bloggeroi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